
還記得那個“風不正經”的“@中國氣象局”嗎?還有那個請單身姑娘“換個路口再看看”的“@濰坊交警”,以及那個甩出羅一笑診療費用的“@深圳市兒童醫院”。別看他們天各一方,各干一行,但他們有個共同的身份:政務微博,也被稱作官微。
根據人民日報和微博聯合發布的《2016政務指數·微博影響力報告》,截至2016年底,我國已開通政務微博164522個,去年共發博7469多萬條,總閱讀量超過2605億次,總互動量也超過51億次。在網友心目中,政務微博除了給全社會帶來滿滿的正能量,還兼任段子手,平添了許多樂趣。
走“政”道 說“政”事
政務微博經常引發“大事件”,無論是每年兩會“@中國政府網”的“我向總理說句話”,還是去年底“@共青團中央”與“@國資小新”在微博發起#中國制造日#活動,輕易就能吸引過億網友參與。
作為政務微博的新成員,2016年,新浪微博與公安部開通了“@公安部兒童失蹤信息緊急發布平臺”微博賬號。截至2016年底,該平臺已發布信息1200余條,由其主持的微博話題#兒童失蹤緊急發布#收獲了6.8億次閱讀,截至2016年12月15日,共找回兒童533名,兒童找回率為93%。
去年興起的直播風潮,也成為政務微博們的“標配”。2016年11月1日,“@深圳交警”創新“綠椅子”體驗式執法,微博“今晚整治亂開遠光燈,查到就坐這把‘綠椅子’好好體驗一分鐘!”一經發出,轉評贊瞬間突破數十萬。當晚“@深圳交警”借助網絡平臺同步直播整治過程,觀看量高達307萬余次。
發布信息、回應訴求、科普知識、處理政務,現在的政務微博更像是一個功能綜合、用戶眾多、信息海量、訴求多元的“超級政務APP”。
“起步早、粉絲多、影響力大是政務微博獨有的優勢。”人民網輿情監測室秘書長祝華新表示,遇到重大事件,網民習慣于第一時間在微博上查看政府相關部門發布的消息,或向政府相關部門進行咨詢,這也使微博成為最大的民意匯集地。
尺度是學問
這些自帶權威屬性的政務微博,并不是先天就有關注度。在早期,權威反倒是束縛,讓政務微博放不下身段,拿不準尺度。就連中國氣象局那條“風不正經”的微博,雖然收獲了一片叫好,也有網友質疑是不是不夠嚴肅,最后還是被刪除了。
同在氣象系統,中央氣象臺官微工作人員劉芯竹倒是很欣賞同行的這次嘗試,“氣象微博就是要具備準確性、權威性、獨特性、趣味性、科普性”。
劉芯竹還記得2011年開微博時,領導就強調中央氣象臺是一塊金字招牌,一定要強調權威性。遇到重大天氣過程的時候,尤其造成重大人員傷亡的時候,作為官方政府部門發言一定要謹慎。
但幾年下來,劉芯竹發現微博必須有趣才能吸引受眾,因為“絕大多數人上微博,第一為了消遣愉快,第二為了獲取信息,推送到他面前的信息如果都是正經、嚴肅的,他們不愛看”。
為了吸引受眾,劉芯竹嘗試用擬人化的口吻讓天氣說話,還經常向網絡段子手學習,F在“@中央氣象臺”的微博上,各種網絡段子和暴走表情用得純熟自然。今年1月31日,他們回復一條網友求問“這是什么云”的微博時,說的是“這就是隱形失敗的UFO。當其飛越山區時,潮濕的空氣會在飛船外部形成水珠,在太陽光的折射下便會現形。不過愚蠢的地球人一般叫他莢狀云”。
“我們希望用生動活潑的傳播方式改變氣象部門嚴肅刻板的形象,做到有趣、有用、有益。”劉芯竹和同事們稱自己是預報界的段子手,網友們則送了個“萌臺”的稱號。
在娛樂化之上,劉芯竹強調專業性和新聞敏感能力,“大家在湊熱點的時候,也要掌握好度,知道什么該說,什么不該說,稍微越界一點就是反作用的影響”。
讓沉默的大多數開口說話
截至2016年底,我國共開通政務機構微博125098個,公務人員微博39424個。無論賬號規模還是類型的豐富程度,微博在政務新媒體“兩微一端”中都保持領先,構成了國內規模最大的移動政務平臺。
其中,“@公安部打黑除四害”“@平安北京”“@深圳交警”等諸多活躍分子已經擁有數千萬級的粉絲,但絕大部分政務微博還是很沉默,要么很久不更新,要么干巴巴地發布一些文件和通知,幾乎不跟網友互動。公眾遇到問題時找不到相應的政務微博,或相關政府部門在微博上“失語”。
怎么讓沉默的大多數開口說話,讓他們活躍起來?除了國家網信辦、各級宣傳部門聯合微博舉辦的培訓班,另一個辦法就是以組織為單位推進政務微博的線上線下協同聯動,建立微博矩陣組織管理體系和配套機制,讓那些不愛說話、不會賣萌但會踏實干活的微博也能參與進來,滿足公眾在互聯網上對政務服務不斷增長的需求。
現在,不少城市的政務微博在日常運營以及應對突發事件時,已經實現了多部門線上聯動。以銀川為例,2016年11月8日,有網友反映某停車場門口的地釘對行人安全造成隱患,1分鐘后“@問政銀川”就在微博上向“@銀川市政管理”轉辦,9分鐘后“@銀川市政管理”響應回復,次日下午處理完成后又在微博上給出辦結答復。
在搶險救災、極端天氣應對等領域,矩陣聯動往往能發揮出更大作用。2016年3月19日20時40分許,京港澳高速岳陽段一輛汽車發生爆炸,一時間,網絡上出現類似“死傷人數200”“整個岳陽都混亂了”等謠言。事件發生后,中共汨羅市委宣傳部官方微博“@汨羅發布”2小時內聯動新浪湖南站發布現場圖,半小時后,湖南省高速公路交通警察局官方微博“@湖南高速警察”發布了更進一步的信息;次日早晨,“@汨羅發布”將相關部門初步調查結果進行了公布。至此,關于京港澳高速岳陽段爆炸事故的相關謠言基本止步,由于“@汨羅發布”“@湖南高速警察”持續發聲,將謠言及時扼殺在了萌芽狀態。
中國傳媒大學媒介與公共事務研究院政務新媒體實驗室主任侯鍔認為,微博不僅是網民表達自我、分享生活和交流情感與思想的平臺,更是網民通過碎片化傳播隨時隨地參與完成對政府社會治理、公共事務和公共服務評議的“融合訊息通道”。
未來,政務微博還將繼續承擔艱巨任務。2016年11月,國辦印發《〈關于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工作的意見〉實施細則》,將對重大輿情回應的時間要求從24小時內舉行新聞發布會,提速到5小時內發聲。政務微博正勝任這種突發輿情中的“滅火員”角色,快速發聲、披露信息,表明態度、安定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