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時代是數據驅動的時代,數據資源已成為 “互聯網+”時代新的生產要素,未來的城市必將是數據驅動的城市,數據開放將更大釋放信息生產力,成為新常態下創新驅動發展的新動能。青島市應以建設信息惠民國家試點城市為載體,以解決好教育、健康、養老等民生問題為出發點,組織開展政府數據開放試點,探索建立政府數據開放模式,為加快建設“創新之城、創業之城、創客之城”提供原動力,力爭“十三五”期間將青島建設成為國內領先的數據開放創新城市,全面提升政府公共服務水平,使百姓生活更優質、更便捷、更美好。
一、青島市推進政府數據開放的現狀與問題
青島作為國家電子商務、下一代互聯網、信息惠民等試點城市,電子政務建設一直走在全國前列,在推進政府數據開放及應用創新方面也已具備良好基礎。一是青島市今年初印發了《關于加快推進公共信息資源向社會開放的通知》,扎實推進政府信息公開朝公共信息資源向社會開放、進而實現政府數據開放轉變。二是建立了中國聯通(青島)云計算中心、移動(青島)數據中心,推進與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合作,開展與清華大學、惠普軟件戰略合作,著力構建一流的互聯網數據平臺和領先的數據應用創新、研發、企業孵化基地。三是發改委、電政辦等職能部門聯合開展信息惠民國家試點城市建設,在數據采集、加工、共享及利用方面進行創新探索。我市海爾、紅領等企業也已實施“數據引領”,推動產業變革。四是啟動了“創業青島千帆啟航工程”等項目,營造“雙創”文化和氛圍。
面對“互聯網+”時代的新挑戰,青島在推進政府數據開放方面仍然存在數據開放缺少頂層設計,政府部門主動開放數據意愿不足,數據共享利用、開放機制不暢,數據開放的安全與隱私問題缺乏制度保障等問題。因此,必須樹立互聯網思維,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做好頂層設計和精心謀劃,開展數據開放試點建設,加快制定標準、推進開放平臺和機制建設,探索建立數據開放模式,為我市創新驅動發展提供原動力。
二、青島市政府數據開放的發展思路及重點任務
發展思路。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創新落實“互聯網+”行動計劃,以解決好教育、醫療等民生問題為出發點,以推進信息惠民數據開放為重點,以政策模式創新為突破口,堅持“統籌規劃、資源整合,統一標準、規范運行,政府帶頭、示范引領,營造環境、創新驅動,合法合規,確保安全”的原則,重點建設“一個數據中心,二個基礎體系、三方協同平臺、六個示范工程”,建立起政府數據開放生態體系,為建設“創新之城、創業之城、創客之城”提供原動力,力爭“十三五”期間將青島建設成為國內領先的數據開放創新城市,全面提升政府公共服務水平,使百姓生活更優質、更便捷、更美好。
重點任務。重點建設“一個數據中心,二個基礎體系、三方協同平臺、六個示范工程”,優先開放高價值數據,鼓勵開展應用創新,讓大數據惠及民眾。
建設一個數據中心。進一步提升市電子政務云平臺,完善公共信息資源開放技術平臺建設,進一步完善人口、法人、地理空間數據庫建設,統籌推進職能部門數據開放資源庫建設,實現職能部門之間的數據資源共享、開放,實現公共安全等數據權限共享、開放,構建 “健康云”、“教育云”、“養老云”、“食安云”等,為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提供數據開放支撐。
構建二個基礎體系。一是建立政府數據資源開放標準體系,二是完善基于互聯網大數據的社會信用征信體系,夯實“互聯網+”可持續發展的基礎,營造良好的、開放的、法制化的市場環境。建立政府數據資源目錄體系,制定數據開放利用標準、制度、規范,對內推行政府數據資產體系,對外實施數據開放體系,實現數據資產清晰化、數據管理規范化、數據共享聯動化、數據保障體系化、數據應用價值化。建立全市統一的政府數據資源開放門戶網,向公眾提供政府數據產品瀏覽、下載、接口調用、應用開發等服務,方便各類社會主體增值開發利用政府數據。將開放信用體系建設納入正在編制的“互聯網+”行動計劃。實施“雙輪”驅動戰略,推進開放信用體系建設。推進與山東省信用體系一體化建設,基于全國統一的社會信用代碼制度和信用信息共享交換平臺,建立我市企業、個人、非企業法人三個公共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和公共信用信息交換和共享平臺。探索“互聯網+”時代的征信體系建設,開展互聯網大數據動態征信,建立我市互聯網征信大數據中心,開展信用評估,創新互聯網征信在公共領域的應用。
建立三方協同平臺。統籌區域“互聯網+”大數據平臺建設,建立支持政府數據開放和應用創新的三方協同平臺,實現開放、合作、共贏。推動與清華大學數據科學研究院、惠普軟件深度合作,共促技術創新,推動大數據采集、存儲、處理、分析、應用等關鍵技術研發,搭建大數據產學研平臺,對接我市教育、健康、養老等數據開放示范項目,共同打造創新、示范、引領的惠民示范工程,形成惠民數據開放創新高地。加強與聯通、移動、電信合作,協同推進由三大運營商數據平臺向 “開放”、“創新”、“創業”、“創客”平臺轉型,釋放平臺活力。深化與BAT合作,利用民營資本、技術、平臺及開放運營機制,建立為我市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提供支持的云計算、大數據平臺,實現面向全球,開放融合。
實施六個示范工程。選擇公眾有期待、社會資本能進入,社會組織和公眾可參與創新創業的教育、健康、養老等領域開展數據開放試點,實施六個開放示范工程建設,創新公共服務,提升公共服務水平。
一是“互聯網+政務”工程。推進“市電子政務云平臺”與BAT服務商的“城市服務”等平臺的融合、對接,創新政務服務終端服務,以服務市民為中心,整合、開放由各相關職能部門掌握的惠民數據,為市民提供政務信息發布、信息訂閱查詢、網上辦事、e站通、政民互動、市民云服務等六個方面功能服務,以滿足市民多樣化的信息服務需求,推動政府轉變職能和提升公共服務水平,促進信息消費。
二是“互聯網+教育”工程。建設“互聯網+教育”云平臺,推進“以老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轉移,瞄準“學有優教”,打造未來網絡學習空間,為學員提供全方位、個性化、社交娛樂化、終身化的學習服務,實現我市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優質教育資源開放共享,大力促進教育公平,構建起“數據支撐、互聯開放、優質均衡”的青島“互聯網+教育”模式。
三是“互聯網+健康”工程。搭建“互聯網+健康”云平臺,整合、建立市民健康、醫保、社保一體化大數據中心,為市民提供健康檔案查詢調閱、檢驗檢查結果查看、預約掛號、健康咨詢等服務。優先推進市民健康檔案,老年、兒童、育齡婦女健康病例、醫療等數據開放,為市民提供保健、預防、診療、咨詢等個性化服務,實現“治未病、簡就醫”,為政府醫改,統籌調控節約社保、醫保資金提供決策支持。
四是“互聯網+養老”工程。搭建“互聯網+養老”云平臺,建立由市主管部門、醫療機構、養老機構、社會組織及提供養老相關產品服務、企業共建的全市養老大數據平臺,將全市養老資源內容向社會和公眾開放。創新“互聯網+養老”模式,實現線上線下互動融合,培育養老便民、公益慈善、志愿服務等社會組織,為市民提供養老、社區服務、日間照料、康復護理、家政服務、醫療協助、緊急救助等服務。
五是“互聯網+食安”工程。搭建“互聯網+食安”云平臺,建立食品追溯服務平臺,實現食品安全監管和食品追溯體系全過程數據監管。推進區域內食品安全監管企業的數據開放,建立食品生產經營者征信系統和失信企業定期發布機制,實現經營主體透明化。建立食品安全互聯網大數據采集分析系統,完善公眾參與食品安全監管機制,通過移動終端系統,提升社會監督水平。以群眾滿意為標準,構建食品安全治理體系。
六是“互聯網+社區”工程。建設“互聯網+社區”云平臺,以社區居民為中心,整合政府、街道、社區、志愿服務、便民利民服務等機構資源,實現面向全體社區居民、覆蓋全市所有社區的集社區政務、社區服務、社區自治、社區管理一體化,推出“指尖上的社區網”,各種社區政務、服務事項均可在網上辦理。整合建立社區服務O2O平臺,構建“一刻鐘服務圈”,為社會居民服務,共建開放共享的和諧幸福社區。
三、推進青島市政府數據開放的措施建議
做好頂層設計,統一部署推進。將政府惠民數據開放試點工程納入市政府正在編制的“互聯網+”行動計劃和“十三五”電子政務建設規劃,創新政府數據開放和利用模式。制定市政府推進政府數據開放與利用意見措施,規劃建設城市大數據中心,全面推進政府數據開放,促進政府職能轉變和信息服務業發展。建立政府數據開放推進機構,統籌開展政府數據開放工作。
營造發展環境,促進應用創新。開展政府數據開放應用創新宣傳,搭建“眾創空間”數據應用創新服務平臺,舉辦創新大賽,提高企業和公眾參與意識和創新積極性。實施“互聯網+創客”工程,建立數據開放創新聯盟、創業園、孵化器,促進創業者與市場、資本充分對接,完善數據開放創新推進機制,促進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鏈融合,建設全球一流、國內領先的大數據應用研究、產業轉化和應用示范高地。
推進戰略合作,搞好招商引資。加強“互聯網+”時代基礎設施“云、網、端”的建設,與中國聯通、移動、電信等運營商合作,加快高速寬帶網絡建設和提速降費。重視“互聯網+”投資主體的新變化,推進政府、企業與阿里、百度、騰訊等民營企業戰略合作,引進國際知名互聯網大數據企業,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增加公共產品、公共服務提供支撐。
制定優惠政策,培育新興業態。推廣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吸納社會資本投資數據開放平臺建設及運營,培育數據開放應用示范。發展眾創空間,支持市級創業投資引導基金設立互聯網創業子基金,為創業者提供資金支持。優先將數據開放創新創業納入高校畢業生創業優惠政策支持范圍。加強知識產權保護,通過打造信息、技術等共享平臺和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鼓勵企業開展數據開放應用創新,培育新興業態。
加強人才培養,提供技術支撐。依托清華——青島數據科學研究院、惠普軟件、海爾、海信等研發創新機構開展大數據理論和關鍵技術研究,培養行業領軍人才。鼓勵高校、職校、社會教育機構、企業聯合共建大數據培訓基地,培育數據開放應用技能人才。支持和鼓勵大學生創業孵化中心、基地開展大數據應用創新實訓,培養大數據創新人才。
建立制度法規,確保數據安全。建立完善政府數據開放編目、發布、更新、利用、安全等方面制度和標準規范,確保數據開放的規范統一。建立健全政府信息資源發布保密審查機制,確保開放工作安全運行。加強信息與網絡安全,完善健全安全測評、風險評估、安全防范、應急處置等機制,確保網絡數據和應用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