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德州市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堅持把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的重要指示精神,貫徹落實最高人民法院審級職能定位改革任務,按照“業務協同、流程再造、制度重塑、服務更優”工作思路,統籌推進智慧法院建設、人民法庭職能優化、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優化升級德州道交智能法庭,深化大數據創新應用,努力打造德州道交行業綜合治理新樣板。
一、領導高度重視,在全省率先打造道交糾紛一體化深化改革試點
今年,我市被最高人民法院確定為全省唯一“道交糾紛一體化深化改革試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將“道交一體化”改革列為優化營商環境“一把手項目”重點推進,深耕道交糾紛訴調服務智能化升級,創建德州道交智能法庭,推動實現道交糾紛源頭化解。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李猛到德州道交智能法庭現場調研,對德州市深化道交糾紛處理改革工作予以充分肯定。省政協副主席、黨組副書記林峰海,副省長、省公安廳廳長范華平,省高院黨組書記、院長張甲天先后調研指導。人民網、新華網、光明網、《中國審判》、山東電視臺等多家媒體進行專題報道。
二、深化數據共享,打破數據壁壘
德州道交智能法庭率先打通“一體化平臺”與11個部門52家單位對接,實現辦案數據共建,調解信息共享,訴調高效銜接,讓辦事人足不出戶,就能通過線上快速完成道交糾紛需要辦理的全部事項。為解決道交糾紛一體化平臺與相關部門間信息孤島問題,打通法院與其他部門之間數據共享障礙,市大數據局在確保數據安全性、實時性、準確性、數據穩定性等前提下,將德州市道交糾紛一體化平臺接入市一體化大數據平臺,共享醫療衛生部門的門診信息、住院信息、檢查報告等相關數據2943萬余條,共享交警等11個部門相關數據,為市道交糾紛一體化平臺相關功能的完善提供數據支撐,促進道交糾紛處理數據共享、開放,實現“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道路交通事故糾紛一站通辦。在全國首家實現“一體化平臺”與受傷人員醫療信息、車損鑒定信息互聯互通。
三、深化“互聯網+”應用,業務協同一網通辦
建立由市委政法委、市檢察院、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大數據局、市衛健委等11家部門組成的工作機制,明確各部門職責分工,打通部門信息壁壘,堅持線上運行為主,線下“清單”服務,實現從事故發生到理賠全息化、全流程、全要素數據貫通。
四、推行“集約式”改革,流程再造快速辦案
落實人民法庭職能優化及審判方式改革要求,根據公安交警事故處理辦案范圍,創新推進“四區合一”受案、“三審合一”辦案、跨區域集中管轄、“立、審、執”高效協同工作模式。由德城區、經開區、陵城區各派駐一個法官團隊,均按照“員額法官+法官助理+執行輔助員”組建,實行集中統一辦公,統一賠償標準、統一業務指導、統一工作前置、統一訴調服務、統一速裁模式、統一隨案執行,形成審判執行工作集成規模效應。集中統一辦理德城區、原運河開發區、經濟技術開發區、高鐵新區(陵城區部分)等四區范圍內所有與道路交通事故有關的民事、刑事(限危險駕駛罪)、行政案件的立案、審判、執行工作。
五、實行“便捷化”服務,制度重塑高效解紛
創新“小場所大服務”線下建設思路,升級改造多元解紛暨訴訟服務中心,設置便民服務區、多元解紛區、立案服務區、審判輔助區、涉訴信訪區、法治宣傳區等六個功能區域,通過職能優化整合,形成前后臺分式協作、案件智能化流轉的專業化司法服務模式。實行道交糾紛調解前置、鑒定前置,制定道交案件要素表,推行要素式審裁快速辦案,努力為當事人提供高度智能化、便捷化、標準化、綜合化的司法服務,35%的輕微事故當天調解、當天結案、當天過付,快速實現案結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