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立24年,上市11年,市值過百億美元,落入低谷又重返輝煌……新東方的歷程是中國教育的縮影,也是教育后起之秀成長中不可逾越的一門課。
作為新東方(EDU.N)創始人、董事長,站在臺上的俞敏洪就是新東方名師模式最經典的體現——在風趣幽默中由淺入深侃侃而談,時不時來一記“猛藥”,一場演講下來圈粉無數;回到臺下,俞敏洪全神貫注,他關注著這場互聯網大會教育分論壇上同臺共舞的各位教育界后起之秀,“我想聽到新的觀點和知識,盡管不可能一下子聽到振聾發聵的觀點,但是組合大家的信息會得到新的視野和視角,這非常重要。”
“九死一生”
體量龐大而分散的中國教育市場正因為互聯網技術的催化風起云涌,老牌教育巨頭身后正涌現出越來越多的追趕者。新的入局者天然帶有互聯網基因,新技術與教育的融合貫行地更為徹底。
2013年左右的那段時間,前有渾水做空,后有在線教育崛起,新東方遭遇人才挖角和模式挑戰的雙重危機。
在線教育開始興起之時,一些公司以“推翻傳統教育”為目標搖旗吶喊,但結果這樣的顛覆并沒有出現。出現這樣的局面,俞敏洪認為可以解釋為“第一批搞互聯網教育的人不是搞教育出身的,幾乎全是搞互聯網出身的。搞互聯網出身的人弄懂教育規律,把教育規律運用到互聯網的時候,機會就沒有了。反而是搞傳統教育、地面教育的人理解怎么把教育跟互聯網結合得更正確,因為他們有基礎。實際上這也給了新東方這樣的機構生存的余地。”
教育巨頭的轉型勢在必行,緊迫感驅使俞敏洪對新東方這艘巨輪制定了新的航線。“新東方到今天不容易,因為轉型不僅僅是從傳統教育模式轉向了互聯網教育的模式,而且商業模式出現了大的變革。”俞敏洪說,“如果一開始就從小班做是比較容易的。新東方是從大班轉到小班,所有人的觀念,包括所有人的服務意識和認同感很難馬上改變,所以‘九死一生’。而且我們從大班到小班沒轉完呢,以互聯網為核心的教育體系另類顛覆已經出現了。”
對于互聯網和新商業模式的轉型,俞敏洪坦言不易,在從CEO的位置上退下來之前,他大刀闊斧對新東方進行了“基因改造”,互聯網技術的注入讓這家大家一直認為是代表傳統教育模式的巨頭脫胎換骨。
三年前俞敏洪要求新東方回歸教育本質,把優秀老師、優秀內容、優秀服務跟互聯網結合起來進行新東方的改革改造。這項改造的成果對俞敏洪而言“目前在某種意義上是成功的”。
2015年到2017年間,新東方以平均30%的速度往前發展,這樣的發展使新東方有足夠的資金來做各種新的互聯網以及跟互聯網相關的實驗。
新東方在線登陸新三板上市,俞敏洪坦言預期市值“40億”,但開盤一小時后就沖到了80億。“依據我個人對于新東方在線的分析,我們做得還不是那么完美,還需要進一步做得更好。”“如果第一批在中國搞互聯網教育的人是教育出身的人,新東方極有可能就死無葬身之地了。”俞敏洪坦言,現在新產生的一代人,對教育開始有深刻的認識,同時對互聯網開始有深刻認識的人了。“不過,這個時候我也可以松一口氣了,新東方也開始把教育和互聯網結合起來了,雖然沒有做到領頭羊,但是不至于被人整死了,這是我的底氣。”
新東方為了跟互聯網融合,投資了幾十家公司,基本上是以互聯網為主、探索教育當中某個主題的企業。
互聯網技術不等于教育,優質內容才是教育的本質。在發展中,俞敏洪開始認識到:對于純粹堆砌知識的平臺,既不智能化,又沒有優質內容。自身再造的平臺,已經不再是人們追捧的對象。“智能化學習系統的探索,還沒有對教育帶來重大影響,但是正在產生。”
俞敏洪的擔心
“互聯網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讓更多的中國人熱愛學習,這個對中國太重要了,我們現在做的不是讓更多的中國人來學習,而是讓學習中的學生更高效率的學習,這是用互聯網解決的問題。另外在中小學教學領域,互聯網的應用強化了應試教育,對素質教育還是束手無策。這個是我比較擔心的。”俞敏洪說。
K12業務是當前諸多教育企業快速成長的強大助推,包括新東方也受益于此,而且近年來頻繁與新東方對標的好未來正是以此起家。
新東方過去以留學培訓見長,而好未來在K12領域深耕多年。而近年來,當K12成為新東方新的增長引擎時,好未來也正在填補了留學業務空白,業務板塊開始全面對標。
但對于K12,俞敏洪有更多想法。“在互聯網和地面教育結合當中,加入學生的素質教育、人格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實際上一直是我們探討的主題。”俞敏洪坦言,“如果我們最后做了一點事情,賺了錢,結果讓高考變得越來越難了,我這輩子良心上過不去了。”“我不斷使自己變得更好,從農村考到北大,另外一個世界也打開了。我一個農村同學也考了兩年,第二年高考分數還比我高,沒考第三年,結果一輩子在農村待著,一輩子沒走出過那個縣,但是我已經走遍了全世界。”俞敏洪又拿自己舉例,新東方希望學生擁有的情懷,就是新東方的教育理念,希望一個學生不僅僅通過互聯網或者其它教育手段獲得好成績,而是在這個過程中必須擁有終身學習能力、擁有全球視野、擁有獨立人格,最后擁有社會責任。
并不是所有教育行業的參與者都會像俞敏洪的發聲一樣引得眾多關注,但百花齊放的競爭格局正在形成。
“教育領域從來沒有這么熱鬧過。”俞敏洪說,教育領域一個特點是分散化,教育領域中很難出現騰訊、阿里巴巴這樣的大公司,因為教育可以多手段的齊頭并進。“很難想象全國的中小學生、大學生集中在一家教育機構學習,不管你教育機構的質量多好、手段多先進。因為教育是方方面面的東西,但是我認為教育領域未來出現的上市公司會是任何一個產業領域當中最多的,這樣的上市公司可能每一個占據教育的一個垂直領域,占據教育的某一個平臺,占據教育的某一個方向,每個教育公司都可以達到幾百億人民幣、上百億美元的市值。在我們看來,未來這樣的公司在中國可以占到四五十家,未來學而思和新東方只可能是其中的兩家。”
接下來的3-5年,是新東方、好未來這樣的大體量教育巨頭驗證彼此模式的重要階段,也是中國教育市場集中度產生變化的關鍵階段。在這個仍然高度分散的市場中,機會還很多。“我覺得在過去混亂的過程中往前發展,是不斷成熟的過程,人們也開始意識到什么樣的商業模式是真正的商業模式。”俞敏洪說。